破瓮救友

破瓮救友朗读

闻讲《左氏春秋》,爱之,退为家人讲,即了其大旨。自是书不释手,至不知饥渴寒暑。群儿戏于庭,一儿登瓮,足跌没水中,众皆弃去。光持石击瓮破之,水迸,儿得活。

译文

  司马光7岁时,已经像成人一样庄重。听人讲《左氏春秋》,特别喜欢,了解其大意后回来以后讲给家人听。从那以后,他对《左氏春秋》喜欢得爱不释手,甚至忘记饥渴和寒暑。司马光和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,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,失足跌落缸中被水淹没,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,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开了缸,水从而流出,小孩子得以活命。

注释

光生七岁:司马光长到七岁。光,即司马光,字君实,陕州夏县(现在山西)人。北宋大臣,史学家,编撰《资治通鉴》等书。

凛然:严肃庄重的样子。

《左氏春秋》:又称《左传》,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编撰的一部史书。

大旨:大意,主要意思。

自:是自此,从此。

释:放下。

瓮(weng):口小腹大的一种容器。

弃去:逃走。

迸:涌出。

退:回家。

了:了解。

于:在。

闻:听、听到。“闻”在文言文中主要有6种意思①听,听到 如本文中的“闻讲《左氏春秋》”。②听说,知道③报告上级④用鼻子嗅。⑥声望,威望。如《伤仲永》中的“不能称前时之闻。

破:打开,打破。

司马光

司马光(1019年11月17日-1086年),字君实,号迂叟,陕州夏县(今山西夏县)涑水乡人,《宋史》,《辞海》等明确记载,世称涑水先生。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。北宋史学家、文学家。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、哲宗四朝,卒赠太师、温国公,谥文正,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《资治通鉴》,为人温良谦恭、刚正不阿,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,历来受人景仰。生平著作甚多,主要有史学巨著《资治通鉴》、《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》、《稽古录》、《涑水记闻》、《潜虚》等。 ...

司马光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引息度奇暑,风日正交战。淮乡六月春,嫣然担头见。

香凝素囊拆,湿馀清露泫。丰肤专正色,一忠百佞贱。

()

寒暑相催似转车,梅花消息到天涯。九霄雷动山川肃,万壑烟迷岐路叉。

人向中星占岁运,春随甘雨换年华。善言赢得水灾沴,四海升平是一家。

()

兰丛翠叠气氤氲,月相庄岩看未真。手里星星香线火,曾无分与饮烟人。

()

辰出街头,酉归堂内,切须规矩随身。志诚香火,早晚去朝真。

遍历名山福地,不耻问、参访高人。休夸逞,断除人我,心地放教平。

()

柳家井畔,感传书无路。雾阁荒唐吊龙女。便一枝、横竹吹入湖烟,平波上、惊起老鱼秋舞。

下界忒无聊,我劝银蟾,飞到人间最空处。身世玉壶中,诗意高寒,曾遍染、湘天风露。

()

清苕达宜兴,道湖已成算。仆夫却告难,风浪卒莫玩。

劝我陟山麓,正尔免忧患。彼此有得失,我臆殊未断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