野性淡无嗜,不求四美并。喜玆二三友,同结岁寒盟。
愿言道义交,岂慕青云行。山深寡辙迹,地僻无嚣声。
曲几列遗编,疏篱翳寒灯。凝神对贤哲,况共弟与兄。
幽兰蔼北牖,脩竹罗前楹。忽闻长者车,倒屣欣趋迎。
貌匪山泽癯,器乃邦国英。扬论彻幽邃,万汇随品评。
风云时动荡,川岳互回萦。磊落贤俊姿,慷慨今古情。
不耽好爵贵,飘然解簪缨。至今怀令望,江海传诗鸣。
奇怀寄竹帛,安居守林坰。小子来问道,仰德思服膺。
从玆勉素业,不愧知己名。
再次石镜精舍会集韵 其二。明代。方孝孺。 野性淡无嗜,不求四美并。喜玆二三友,同结岁寒盟。愿言道义交,岂慕青云行。山深寡辙迹,地僻无嚣声。曲几列遗编,疏篱翳寒灯。凝神对贤哲,况共弟与兄。幽兰蔼北牖,脩竹罗前楹。忽闻长者车,倒屣欣趋迎。貌匪山泽癯,器乃邦国英。扬论彻幽邃,万汇随品评。风云时动荡,川岳互回萦。磊落贤俊姿,慷慨今古情。不耽好爵贵,飘然解簪缨。至今怀令望,江海传诗鸣。奇怀寄竹帛,安居守林坰。小子来问道,仰德思服膺。从玆勉素业,不愧知己名。
方孝孺(1357—1402年7月25日),宁海人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曾以“逊志”名其书斋,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,故称“缑城先生”;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,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“正学”,亦称“正学先生”,明朝大臣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。后因拒绝为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,被朱棣杀害。南明福王时追谥“文正”。 ...
方孝孺。 方孝孺(1357—1402年7月25日),宁海人,字希直,一字希古,号逊志,曾以“逊志”名其书斋,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,故称“缑城先生”;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,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“正学”,亦称“正学先生”,明朝大臣、学者、文学家、散文家、思想家。后因拒绝为发动“靖难之役”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,被朱棣杀害。南明福王时追谥“文正”。
游白鹿洞书院。。项安世。 晦翁一别遂千秋,跨鹿乘云何处游。人随流水去不返,名与好山空自留。峰峦楫楫田园净,藤剌深深磴道幽。宝匣尘生弦索断,遗音重抚泪双流。
梦园菊离离起而有感。明代。佘翔。 白水塘边旧草莱,十年三径锁苍苔。寒花解得人归意,昨夜分明入梦来。
赠董士勉归海州并问讯刘贡寓学正。明代。郑真。 风云浩渺泛灵槎,三径归来菊有花。疏广宅东天入海,龙且城外水囊沙。宾筵且复成娱乐,帝阙终须拜宠嘉。好语黉宫刘博士,休将简策问生涯。
自甲浦道太湖四十里见异香诸山喜而有作。明代。沈周。 清苕达宜兴,道湖已成算。仆夫却告难,风浪卒莫玩。劝我陟山麓,正尔免忧患。彼此有得失,我臆殊未断。譬山行见湖,昏昏秪浩瀚。何如行湖中,坐见山秀烂。仆尚请决筮,得《需》利在彖。毅然促飞橹,猛进不复懦。探穴有虎子,履险获奇观。出浦即会胜,列障拥一岸。遥思揽吴香,妄意觅仙幔。群耸西若监,巨浸东罔畔。天谓湖太淫,设此似按摊。云涛日冲撞,石趾力抵捍。输赢各无能,两垒对楚汉。我行锋镝间,便以老命判。山疑相慰藉,逐逐笑供玩。始有舟楫虞,尽被山破散。山亦有情状,要我绮语赞。气聚势则附,形散脉复贯。远近相衍迤,中自存博换。虽静有动机,万态纷变乱。虬龙徐蜿蜒,狮猊悍奔窜。夷突各不一,小大略相半。正展芙蓉屏,横亘苍玉案。晴縠绉日光,莫熨锦绣段。金庭与玉柱,远弄波影灿。历眼四十程,续续青不断。平生诧传闻,信美非谩谰。修辞聊梗槩,归忆庶可按。
奉和胡学士光大侍从游万岁山诗韵十首 其九。。王洪。 殿阁青霄迥,山川紫气高。门开天上日,地压海中鳌。响彻苍龙管,□传碧瓮醪。共欢千载遇,登赏总忘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