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乱占遯爻,入山斯可喜。
况守先畴旧,庐墓聚于此。
往岁窜海角,相公对拊髀(瞿文慎公)。
余羡倦知翁,劫罅伏乡里。
出诵唱酬作,亦验隐居美。
其地奥而旷,繁花竹楩梓。
上冠霞峰台,下环玉带水。
闲身杂豚犊,课耕供祭祀。
何堪变愈亟,杀声沸两耳。
翁踵作流人,曲江已前死。
局蹐庇一椽,吟鬓换星晷。
眼穿不获归,烽隧暗南纪。
飞梦亦吹残,慰情留画纸。
汪生笔夺真,卧起墨云里。
吾侪等飘梗,有命笃行李。
期予织屦山,回戈雪国耻。
题余尧衢同年倦知山庐图。近现代。陈三立。 世乱占遯爻,入山斯可喜。况守先畴旧,庐墓聚于此。往岁窜海角,相公对拊髀(瞿文慎公)。余羡倦知翁,劫罅伏乡里。出诵唱酬作,亦验隐居美。其地奥而旷,繁花竹楩梓。上冠霞峰台,下环玉带水。闲身杂豚犊,课耕供祭祀。何堪变愈亟,杀声沸两耳。翁踵作流人,曲江已前死。局蹐庇一椽,吟鬓换星晷。眼穿不获归,烽隧暗南纪。飞梦亦吹残,慰情留画纸。汪生笔夺真,卧起墨云里。吾侪等飘梗,有命笃行李。期予织屦山,回戈雪国耻。
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 ...
陈三立。 陈三立(1853年10月23日-1937年9月14日),字伯严,号散原,江西义宁(今修水)人,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。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,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,国学大师、历史学家陈寅恪、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。与谭延闿、谭嗣同并称“湖湘三公子”;与谭嗣同、徐仁铸、陶菊存并称“维新四公子”,有“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”之誉。1937年发生“卢沟桥事变”后北平、天津相继沦陷,日军欲招致陈三立,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,不幸忧愤而死,享年85岁。陈三立生前曾刊行《散原精舍诗》及其《续集》、《别集》,死后有《散原精舍文集》十七卷出版。
次韵舍弟江上。宋代。王安石。 岸红归欲稠,渚绿合犹晚。晴沙上屐轻,暖水随帆远。吹波戏鱼动,掠叶飞禽返。著意觅幽蹊,桃花悞刘阮。
颂古六首。宋代。释咸杰。 一桡劈脑没遮攔,大海波涛彻底乾。尽谓单传并直指,谁知总被祖师谩。
送陈文是掌教南海兼寄诸里友。明代。陈子壮。 吾土之官易,同年感旧劳。宿名留乙榜,真卷贵仪曹。不倦云中翼,相从海上涛。心知贤弟子,多有妙音操。
送勤照和尚往睢阳赴太守请。唐代。刘长卿。 燃灯传七祖,杖锡为诸侯。来去云无意,东西水自流。青山春满目,白日夜随舟。知到梁园下,苍生赖此游。
山游怀古。唐代。陈元光。 迅烈驱黎瘴,委蛇陡翠微。汉宫尘漠漠,随社黍离离。圣远津稀问,蟾升树亦辉。晨昏童冠浴,夜静士民嬉。边檄兴师旅,秋深近阻饥。仲由刚协力,曾点志同时。倚曲酬歌去,宣尼正哂而。
慈湖中流遇大风舟危甚食时风止游灵岩寺。宋代。张耒。 心悸西江浪似山,眼明僧舍一窗闲。从今要见庐山面,画作屏风静处看。